企业名称:草原野马民族工艺蒙古包
电话:0471 - 5956457
手机:186 4739 9844
网址:www.ymmgb.cn
地址:呼市昭君路警官学校北墙50米
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—蒙古包,易于拆装,便于游牧。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,一直沿用至今。
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,使用特制的木架做“哈那”(蒙古包的围栏支撑),用两至三层羊毛毡覆盖在上面,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固定,顶部用“乌耐”作支架并盖有“布乐斯”以呈天幕状,其形似天幕,用羊毛毪覆盖。据《呼伦贝尔概要》载:“呼伦贝尔之普通蒙人,每限于游牧,依水草而居,转徙无常,概以穹庐为栖止。包上的圆形尖顶开有天窗“陶脑”,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 “乌日何”;即可通风,又可采光,既便于搭建,又便于拆卸移动,适于轮牧走场居住。一顶蒙古包只需要40峰骆驼或10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,20小时就能搭盖起来。时代变迁,其居住由窝棚过渡到帐篷,帐篷用树木做支架上盖毛皮。进入畜牧社会,支架变成哈纳,同上面提到的洞顶变成天窗结合在一起,便有了蒙古包定做的雏形。
蒙古包搭好后,人们就会进行包内的装饰。铺上厚厚的地毯,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。现在的蒙古包里,一些家具电器也随处可见,生活十分舒畅欢乐。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,搬迁简便。架设时将“哈那”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,拆卸时将哈那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,又能当牛板。
此种天幕生涯,可蔽风雪,可防虎狼。”“穹庐'满洲语曰‘蒙古博’,俗读‘博’为‘包’。”宋末元初辽人赵良嗣诗曰:“朔风吹雪下鸡山,烛暗穹庐夜色寒”,所咏的就是蒙古包。
网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5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