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名称:草原野马民族工艺蒙古包
电话:0471 - 5956457
手机:186 4739 9844
网址:www.ymmgb.cn
地址:呼市昭君路警官学校北墙50米
内蒙古蒙古包厂讲述,蒙古包孕育游牧民族神奇的摇篮
辽阔的蒙古高原,苍苍蓝天,茫茫原野,蒙古人的历史源远流长。“随畜牧而转移,逐水草而迁徙”的游牧生活更是贯穿蒙古人的一生。蒙古包就是游牧人温暖的家。
说到蒙古包,不能不提这个名称的由来。自古以来蒙古人和其他一些民族称这种房子为“格日”,到了17世纪,因为满族人叫格日为“蒙古包”(“包”是满语,房屋之意),蒙古包这个名称被广泛接受。另外,有人还管蒙古包叫“毡房”、“毡包”,古代中原人叫“穹庐”等。从建筑学历史说,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建筑风格,世界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,创造了不同形式、不同风格的建筑样式,中亚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就创造了世界上的建筑形式——蒙古包。
蒙古包的骨架为木质结构,由陶纳(天窗)、乌尼杆(椽子)、哈纳(墙壁)、哈拉格(门)组成。呼和浩特蒙古包顶上覆盖物叫布日叶素,有时候也把天窗毡、顶盖、围毡、顶上装饰等统称为布日叶素。一般来讲,布日叶素都是用毡子做的,但过去也有用芨芨草、芦苇或柳条帘子等其它材料制做而成的。今天,丙纶毡、维纶有机硅帆布等新型材料也用作呼市蒙古包的毡套,不仅防雨防潮功能好,还经久耐用。陶纳是蒙古包的“首脑机关”,它的尺寸是制作蒙古包时确定其它部件大小的决定因素。一般来说,天窗直径的长度与哈纳的数成正比,要盖四个哈纳的毡房,需要做约80厘米直径的天窗,以此类推。天窗本身的形状很像佛教的法器“浩日劳”(即法轮),而陶纳和乌尼杆在一起恰好形成一轮红日当头照的美好形象。蒙古人十分重视天窗,搬运时总是把它驮在上方,人不能跨过或坐在其上。当旧陶纳不能使用的时候,总是把它放到人畜少去的高地或敖包附近,使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风化永恒。乌尼杆连在天窗和网状墙壁之间,是蒙古包上半部的主体,它上撑陶纳,下接哈纳,形成伞状屋顶。乌尼杆的长度与陶纳的大小成反比。天窗大,蒙古包就大,因此所用的乌尼杆也就又多又短。所有乌尼杆的木质、长度和粗细必须一致,串接乌尼杆的上端稍微弯曲,这样使蒙古包的天窗周围有点隆起,避免因覆盖材料的压力而房顶下陷,同时能够使顶部空间显得宽敞和谐。每个乌尼杆的下端穿孔并系上毛绳以便固定在v字形的哈纳头里叉。哈纳形成蒙古包的圆筒形躯干,是蒙古包全部重量的支撑体。
网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554